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1466
6000年來,世界上產(chǎn)生了公認的“四大文明”——即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八拇笪拿鳌钡陌l(fā)源地都與河流有關。巴比倫文明發(fā)源于兩河流域,埃及文明發(fā)源于尼羅河,印度文明發(fā)源于印度河,中華文明發(fā)源于黃河流域。
中國因位于地球東半球,而被稱為“東方文明”,黃河亦被稱為“中華母親河”。
黃河穿越地球上黃土覆蓋面積最大的高原——黃土高原,又稱“烏金高原”。黃土高原因形狀神似人的胃,土層里面含有可以復活的植物孢粉,又被地質學家們稱為“地球胃”。
不可思議的是,迄今為止,其他三個文明都已在1600年前衰落消亡,唯獨“中華文明”延續(xù)至今,從未消亡。這是為什么呢?“中華文明”不滅的密碼到底是什么呢?
多數(shù)學者認為,這與“兼容并包、和而不同”以及“超強自我修復能力”的中華民族性格和人文精神有關。
但是,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梳理了大量文獻資料,最終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人這種獨具特色的“東方品格”,應該由兩個或多個維度決定的。第一個維度,與中國古代帝王圣賢們品格的塑造與傳承有關;第二個維度,與華夏文明發(fā)源地——黃河流域和黃土高原上一種散發(fā)著植物孢粉氣息的天人合一的“東方魔水·酒”有關;第二個維度也許令人感到驚詫和意外。一個文明的興衰難道會與一瓶酒有關嗎?這多少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但是,正如歐洲會因為一種香料發(fā)生“黑胡椒戰(zhàn)爭”,并開啟了一個長達600年的大航海時代。歷史往往也會因為一個女人發(fā)生戰(zhàn)爭,從而改變國家的命運。同樣,歷史也會因為一頓飯或者一場酒,從而改寫發(fā)展的進程和方向。
很多時候,歷史的改變往往不是因為那些宏大敘事和戰(zhàn)略決策,而是因為微觀細節(jié)和某種偶然。歷史上的“蝴蝶效應”還少嗎?比比皆是,甚至每年都在發(fā)生?!耙恢缓诎臀魃葎恿艘幌鲁岚?,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掀起一場龍卷風”??此埔粋€違背常理的理論,里面卻蘊含了無窮的奧秘。
這正是歷史的魅力所在。
從正統(tǒng)概念上來說,塑造和改變中國人“東方品格”的,首先是那些圣賢帝王和歷史名人,這是我們探討“中華文明不滅”的第一個維度。比如,中國遠古時期炎、黃、蚩尤、堯、舜、禹五大帝王的故事——炎黃蚩尤驍勇善戰(zhàn),最終締結華夏族盟;炎帝嘗百草,發(fā)明中藥,治病救人;堯舜二帝禪讓治國,德高望重;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等等。五帝品格,可謂光照千秋,影響萬代。再比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老莊哲學,孔孟思想,墨家非命,孫武兵書,農家治食,醫(yī)家治體,法家治國,縱橫捭闔。百家爭鳴,可謂星光燭照,劃破長空。
“圣賢帝王”們的故事、思想和品格,已經(jīng)成為中華文明的精魂,注入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之中,塑造了“東方品格”的脊梁。
“中華文明不滅”的第二個維度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呢?
樓宇烈,國學大師,享譽海內外的資深學者,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哲學系教授、東方哲學教研室主任、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佛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樓宇烈在《中國的品格》一書中說:中國的品格主要體現(xiàn)在“儒、釋、道、醫(yī)、藝”五個方面為主。他認為,中國“以人為本”的觀念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天人合一”的思想則體現(xiàn)了它的精髓,表現(xiàn)在思維方式上,就是“整體關聯(lián),動態(tài)平衡”的人文思維。樓宇烈認為,一個國家的品格在,國魂就在,文明就在。
樓宇烈大師的觀點,為我們解讀“中國品格”即“東方品格不滅”,打開了一扇靈性的窗。這五個維度中,最終讓我們找到了“東方魔水·酒”與“東方品格”的契合點。
如果說,中國人的“精神品格”是由“五帝圣賢”和“儒釋道”三大中國元素支撐,“生活品格”則由“醫(yī)”和“藝”兩大中國元素支撐。
“醫(yī)”代表飲食文化和生命體格;“藝”代表生活手段和工作情趣?!叭遽尩馈毙味?、高風格;“醫(yī)和藝”形而下、接地氣?!叭遽尩馈笔侵袊说乃枷胫腔酆偷赖滦摒B(yǎng),“醫(yī)和藝”是中國人的體格面貌和生活狀態(tài)。二者缺一不可,合起來形成了中國人立體完整的“東方品格”。
眾所周知,延續(xù)文明的基本條件首先是健康的體格和心理,其次才是高昂的人文精神。酒對中國人的“體格心理”和“生命價值”的貢獻到底有多大呢?這應該引起所有“治酒人”對中國白酒的重新思考和解讀。
毋庸置疑,酒在醫(yī)療上的應用是醫(yī)學史上的一項重大發(fā)明,“醫(yī)”字的古體寫法,下面就是酒。酒是最早的興奮劑和麻醉劑,更能“通血脈”、“行藥勢”,還可用作溶劑,故《漢書》稱之為“百藥之長”,有“藥酒同源”和“酒以養(yǎng)病,酒以養(yǎng)老”的說法。從最初的單純用酒治病,發(fā)展到后來的制造藥酒,足以證實酒在醫(yī)藥發(fā)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事實上,從古至今,中國的醫(yī)、食、酒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位一體,天人合一,整體關聯(lián),動態(tài)平衡。
“藝”與“酒”又有什么關系呢?“藝”本義是“種植”,是一種“勞動品格”的體現(xiàn),同時,還代表了準則、法度、限度以及技能、藝術。古往今來,這些“技能品格”正是釀酒的必備法則。另外,“藝”還蘊含了中國人天人合一、尚美精進的生活品格。
如國學大師樓宇烈所說,既然“中國的品格”與“儒、釋、道、醫(yī)、藝”等五種品格緊密相關。而幾千年來,這“五種品格”又完全鑄進了中國的酒文化里。這說明“中國酒的品格”便能代表“中國人的品格”和“中國的品格”了。
梳理幾千年來中國博大精深的酒文化,哪種酒最能代表“中國品格”即“東方品格”呢?
查閱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料,我們發(fā)現(xiàn):有一種酒穿越6000年歷史,依然生生不息,生機盎然,被稱為“中國最早的酒”。它不僅在品牌上浸透了中國“儒、釋、道”的品格文化,堪稱“文化名酒之經(jīng)典”;更是在品質上浸透了中國“醫(yī)”和“藝”的千年精髓,堪稱“品質工藝之絕唱”。這種酒無可置疑應該成為“中國品格”和“東方品格”的化身。
這種酒產(chǎn)自號稱“華夏文明主題公園”的山西,盛名的千年汾州府東北15公里的杏花村,便是她的誕生之地,酒的名字叫汾酒。
目前,汾酒已經(jīng)被公認為“國酒之源、文化之根、清香之祖”。她因無可撼動的“中國酒魂”的特殊地位,經(jīng)過1500年的品質工藝沉淀,在酒體風格上自成一家,形成了一套獨具魅力、不可復制的“一五一十品格體系”——即“一個軸心,五度品格,一清到底,十大秘訣”,被人稱為“汾酒1510工程”。(汾酒1510系列之三十一,更多精彩請搜索“汾酒1510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