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1638
中醫(yī)認為“諸癢皆屬于風,屬于虛”,故瘙癢與感受風寒,或感受風熱,或因臟腑功能失調,血虛濕熱內因,或因年老體弱,肝腎不足,導致血虛風燥有密切聯(lián)系。慢性濕疹則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瘙癢劇烈的一種皮膚炎癥反應,那么,吃什么能解決皮膚瘙癢問題?慢性濕疹究竟跟血虛有沒有關系呢?
2017年4月27日由無限極高品質中草藥健康食品獨家冠名播出的CCTV10《健康之路》節(jié)目,特邀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皮膚科周冬梅主任醫(yī)師講解如何巧用寶貝“當歸、茯苓、紅棗”,解決因血虛引起的慢性濕疹等皮膚瘙癢問題。
一般而言,皮膚干燥和氣血津液有很大的關系,尤其是血虛,血虛無以滋養(yǎng)肌膚,而且血虛生風,風邪進一步損傷津液,皮膚干燥,而且風邪鱔魚走竄,會導致瘙癢、慢性濕疹等皮膚病,嚴重者還會伴有面色蒼白,頭暈,乏力,肢體麻木等癥。
由此可見,解決皮膚干燥、瘙癢問題,單從表面著手效果不會很明顯,涂護膚品只能減少皮膚表面的蒸發(fā),滋潤皮膚表面,但皮膚沒有從根本上得到很好的濡養(yǎng),所以對于皮膚瘙癢、慢性濕疹,還是需從氣血津液入手。
巧用鮮藥蘆薈緩解慢性濕疹
蘆薈為百合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葉簇生、大而肥厚,呈座狀或生于莖頂,葉常披針形或葉短寬,邊緣有尖齒狀刺。性味苦寒,是集食用、藥用、美容、觀賞于一身的植物新星,具有清熱解毒、殺菌抗炎和燥濕清涼的作用。蘆薈的斷面有很多粘稠的膠質,用它涂抹患處可以緩解瘙癢的感覺。
中醫(yī)認為,脾主運化水濕及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濕疹和濕的關系最密切,而運化水濕、化生氣血和濕也是密切相關的。脾虛會導致運化水濕、化生氣血的功能減弱,水濕停滯,從而引發(fā)濕疹。而血液又是人體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人體的各種器官組織都必須依靠血的充養(yǎng)才能發(fā)揮重要作用。血液充沛,人體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保持旺盛的精力。血液不足,各項身體機能就會出現(xiàn)問題。
巧食當歸、茯苓、紅棗改善血虛引發(fā)的皮膚瘙癢
眾所周知,四物湯是一道補血、養(yǎng)血的經典藥方,方用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藥組成。當歸性溫,味甘辛,歸心、肝、脾經,可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本草正》記載:“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補血中之圣藥也。”川芎活血行氣開郁,白芍補血斂陰和營,熟地滋陰養(yǎng)血填精。四物相配,補中有通,滋陰不膩,溫而不燥,陰陽調和,使營血恢復,有效改善血虛等。
茯苓,俗稱云苓、松苓、茯靈,為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形狀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紅色。其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紅棗,俗稱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的作用。在這里,我們推薦一道簡單易學的食療方——茯苓粳米棗粥,它不僅吃起來美味,而且具有健脾除濕,氣血雙補的保健功能。選取茯苓20克,大棗10克,山藥20克,粳米50克,紅棗去核,與茯苓、山藥、粳米同煮成粥,加適量紅糖即可。除了飲食保健之外,我們還可以適當選擇一些補血效果好的健康食品,如無限極潤紅胭口服液。
無限極潤紅胭口服液根據(jù)中醫(yī)益氣生血、健脾助運的原理,結合傳統(tǒng)補血名方“膠艾湯”和“四物湯”,采用當歸、阿膠、珍珠等多種名貴原料,配合現(xiàn)代補血功能因子——中預鐵,令氣血同補,運行通暢,具有改善營養(yǎng)性貧血的保健功能,潤出紅顏和健康!
中國儒家主張“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表明人與自然環(huán)境需和諧相處?;诖?,人們就應遵循“天人合一”的養(yǎng)生規(guī)律,并因時而異、因地制宜地加以調整,根據(jù)自身條件和所處地域,調整身心狀態(tài),慎選生活方式,科學控制飲食,掌握養(yǎng)生常識,維護自身康寧,力求歲月平安,帶給家人朋友真正的“?!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