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2017
????2018年6月13日,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上海市長寧區(qū)人民政府指導,上海市長寧區(qū)青年聯(lián)合會、億歐公司聯(lián)合主辦,拼多多協(xié)辦的“2018全球智能+新商業(yè)峰會”在上海長寧世貿展館舉辦。
????本次峰會以“AI落地,產業(yè)升級”為主題,現場聚集超過5000位AI行業(yè)內外人士,共同探討AI目前面臨哪些挑戰(zhàn),當下如何商業(yè)落地,未來將會怎樣發(fā)展等問題。峰會采取“1+8”的組織架構,除了6月13日的“全球AI領袖峰會”外,1415日將舉辦包括AI消費產品峰會、智能+新出行峰會、智能+大健康峰會、智能+新金融峰會、AI國際化峰會、智能+教育峰會、智能+新服務峰會、智能+零售峰會在內的8場垂直峰會。
????在全球AI領袖峰會上,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Michael I. Jordan、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院 院士Maarten de
Rijke、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億歐公司創(chuàng)始人黃淵普(主持人)就人工智能展開了中美歐之間的對話。其中提到:
????1)中國、美國、歐洲都在發(fā)力人工智能,但各國需要互相學習,不會有任何一個國家將其壟斷;
????2)新技術往往會帶來新的更多不同的工作,而不是讓大量人失業(yè);
????3)智能社會將會來臨,這包括了人對生產、生態(tài)的態(tài)度,包括了人的生活方式,我們要鼓勵新一代學生參與其中。
????以下為現場圓桌討論速記:
????黃淵普:我們有幸邀請到了三位院士,分別是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Michael I.
Jordan教授,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Maarten de Rijke教授以及來自中國同濟大學的吳教授。因為我們只有20多分鐘,所以我會盡量快點。
????我們知道中國、美國、歐洲都在發(fā)力人工智能,不知道幾位教授如何看待幾方的優(yōu)勢?考慮到現在很多外界因素,有人擔心中國、美國、歐盟相互競爭有可能會陷入惡性循環(huán)。幾位認為有沒有機會?或者怎么規(guī)避到可能發(fā)生的惡性循環(huán)?
????Michael I.
Jordan:競爭并不是壞事,不會導致惡性循環(huán),競爭可以讓我們的事情做的更好。人工智能是應用非常廣泛的領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做完,我不認為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把所有領域都壟斷下來。所以最好是各國之間有貿易往來、能夠互相學習,可以了解哪些方面我們做的好、哪些方面別人做的好,從而進行交換。
????在中國,人工智能在支付方面做的很好。我們試想,這難道是因為中國在金融層面做得比別人更好嗎?不是,這只是由于信用卡在中國的發(fā)展非常緩慢,所以中國在移動支付方面能夠取得領先。我們知道人工智能并不僅僅局限在移動支付上,還在其他很多方面有所體現,所以人工智能不應只中國有、美國有,同樣還要有歐洲、南美等很多國家參與進來。
????黃淵普:Michael I. Jordan博士,我們知道特朗普政府不喜歡甚至討厭硅谷,你認為這會不會影響到美國在AI領域的領先優(yōu)勢?
????Michael I.
Jordan:我們認為AI不是一件事情,而是很多事情整合在一起的。事實上,美國不只是在移動支付方面領先,在其他方面也都相對領先。比如說并不僅僅是軟件、硬件,很多公司還有幾百人的研究團隊。我們并不僅僅做硬件,還有很多數據問題可以解決。當然,中國有很多技術非常好的優(yōu)秀企業(yè)和企業(yè)家也集中在這個領域。我們認為在這一點上,并不是中國領先或者美國領先,而是必須要有合作,所以我們可以有很多更好的合作。我們理想的狀態(tài)并不是說只有一個國家做到領先,而是所有人都能夠融入其中。
????黃淵普:Maarten教授,歐盟在這方面是落后于美國和中國,你怎么看這一點?
????Maarten de
Rijke:這是文化差異,我們需要考慮按照什么樣的規(guī)則來展開工作。對我們來說,要花些時間找到規(guī)則再開始著手,過去在這個行業(yè)也是這樣的。
????黃淵普:Maarten de Rijke教授你是人工智能應用中心的主任,應用中心是用來做什么的?
????Maarten
de
Rijke:人工智能應用中心主要用于創(chuàng)新新的領域,其中關鍵是人才和工程建設的培養(yǎng)。工智能應用中心項目是一個開放式的合作,當然其中還包含學術性的人才。后續(xù),我們會建立更多合作性的實驗室。
????黃淵普:吳院士,從您的角度來說,作為中國研究者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吳志強:這個問題本身是有問題的,我們三位坐在這里比較。第一,我和很多美國同事經常在一起,問題比如像剛剛的邢波教授,你說他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你是分不清的。我自己也在歐洲待了十年,你根本分不清我是中國人,他是美國人,尤其是在IT公司里非常難分什么國家的人。第二,我每年到歐洲、中國各做一次的智慧城市年會,跟荷蘭工程院也做過年度交流。有意思的是什么呢?相互之間認識到自己的強項相互之間能夠做更多的結合,這是下一代人工智能會非常有意思的一點。
????我個人覺得到今天為止可以用幾句話來概括這個問題:1)美國的人工智能叫“一馬當先”,在很多基礎領域都是美國鋪墊后先走起來了。2)中國的人工智能研究現在是“萬馬奔騰”,中國有多少區(qū)大家知道嗎?上海有多少區(qū)大家知道嗎?長寧區(qū)辦的時候,徐匯區(qū)在準備辦,浦東區(qū)在準備辦,楊浦區(qū)在準備辦,一個上海就是要求辦這么多的世界大會,這就是萬馬奔騰的場景,尤其中國年輕一代很難區(qū)分。
????剛剛在北京開了中國AI15人座談會,十大公司的AI首席加五個各大學做AI推進的人,你會發(fā)現這里面的人幾乎都留過學,尤其中國在2017年7月8日宣布了《中國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后,15人里居然有4位是7月8日后看了中國推薦人工智能規(guī)劃后回來的人。我覺得歐洲也有歐洲非常強的點,比方說歐洲特別講技術聚焦性,用在那些人類最最需要解決的能源最佳搭配問題上,他們做的很聚焦,歐洲有很好的特點。做什么事情都想是不是符合人類倫理道德,很多事情想想就有道理的。所以我們未來一定是AI為人類共同服務的組合方法,這和Michael
I. Jordan說的完全同意。
????黃淵普:剛剛王堅教授提到了智慧城市概念不是那么好,吳教授您是這方面的專家,您怎么回應剛剛王堅教授的看法?
????吳志強:我和王堅教授很熟,平時合作很多。他在講話中提到2016年1月剛過春節(jié)就到我辦公室里來談城市的問題,城市建設在人類歷史上有8000年的建設史,到了今天的確很清楚可以看到城市的好壞與城市治理能力直接相關。大家都在說大城市好、小城市好、中等城市好,但實際上只要資歷水平能夠管住城市智慧的,一定是好城市,10個人都管不好的城市肯定是亂的,不要說到1000萬級的城市。到了今天人工智能是可以為大數據、移動互聯(lián)網、城市未來智慧運行做出重大貢獻的。
????當然,阿里提出來“城市大腦”的觀點一點都沒錯,但是我們要知道城市決策中認為的決策因素是極其強的,永遠不會把決策權交給獨立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在城市發(fā)展總戰(zhàn)略上一定是人為和機器的合作結果。所以我團隊的模擬室不是像Alpha一樣人和機器在對斗,而是四種不同的人,市長市領導、規(guī)劃師、資本家、市民共同下一盤棋,不光是黑白兩子而是六種子,居住、服務、醫(yī)療、衛(wèi)生、休閑等。博弈模型不是每一家輸掉,而是大家死了全部都“死”了。從2014年投入到今天已經幾代投入了,所以我們這塊兒的模擬推進對市政府很多決策可以做很多的校正、代替。
????最近我們北方市政府一定要決策推演,我問市政府知道想要做那么大一塊的話要投入多少錢嗎?要把全市五年的錢全投進來才能帶動這部分地區(qū)。所以,模擬對城市的決策可以做非常好的輔助作用,讓他避免愚蠢的決策,可以做出非常好的支撐。
????黃淵普:謝謝吳院士回應王堅博士的問題。Maarten de
Rijke院士,你覺得AI方面會不會讓大家大量下崗?如何更好地參與進探索AI的狀態(tài)中呢?
????Maarten de
Rijke:其實我們如果走回歷史的長河中會看到新技術往往會帶來新的更多不同的工作,而不是讓大量人失業(yè)。當然最開始很多人會失業(yè),但他們會被雇傭到新的領域。比如說在芬蘭有一個很好的東西叫“六萬人”,他們在全世界各地學AI這門課,還有AI和政治家解釋一下什么叫AI、什么不叫AI、今天的AI和30年之后的AI是什么樣。我們要一起來思考未來新的工作是什么以及我們如何創(chuàng)立工作。
????黃淵普:Michael I. Jordan教授,Maarten de
Rijke教授說未來會有新的工作產生,但我們擔心未來不會給每個人都獲得工作,你怎么想?
????Michael I.
Jordan:我對某些方面不太同意,美國、歐洲相比中國要資本主義化很多,所以如何看人工智能和市場之間的問題?我們應該重新設計市場,使得人與市場距離更近,填補物理上的缺陷。但是,這樣的趨勢并沒有受到一部分政治家、科學家的理解。未來解決的就業(yè)方案是不是要讓所有人都學會編程序呢?不是,未來并不需要更多的編程序人員,未來需要能夠解決問題的人員。所以這就是我剛剛講到的音樂,現在音樂在所有地方都能聽到,但做音樂是不賺錢的,我們可以利用誰在聽音樂的信息數據。
????之前和各位講過做飯的故事,很多人已經工作了很久,所以回家之后沒有時間來做菜了。也許我們吃的東西并不健康并不好,有很多年輕人學習做飯,他會很愿意為別人來做菜。他回家到市場買菜花20分鐘,他很愿意幫你做菜。也許未來會有自動駕駛的汽車幫助你去任何地方,同時可以學外語,可以享受按摩,一切都是可能的。我們在一個良好的市場中使用計算機應用從而創(chuàng)造機會。當我們用這種方法進行決策,在智慧城市這一切都是可能的。
????未來工作未必是和計算機有關的工作,所以我們要看統(tǒng)計學,更多的是要理解統(tǒng)計學里講的內容,模型里會有很多假陽性、假陰性。
????黃淵普:Maarten de
Rijke教授剛剛講過,當我們需要教育普通大眾,像上周有1000萬中國學生參與了他們的大學考試,他們未來應該如何選擇他們的方向?
????Maarten de
Rijke:他們什么方面好,他們有什么樣的才能就可以學這個領域,并不是說所有人都要來學習人工智能,不是每個人都要理解他的原則。我們要知道未來機器需要什么,人工智能有關的教育要根據他的想法選擇,并不是所有人都來學習人工智能,他們要理解機器學習是怎么一回事,如何能夠應用好機器學習。
????吳志強:這個問題被問過很多次,大家都在問,AI進來了會不會工作越來越少,今天又在問到。我覺得只要進了峰會會場,所有人都知道AI會創(chuàng)造大量的工作崗位,沒有AI這個詞今天所有人都不在這里。今天坐在這里的人600、700人總有的,600、700人后面帶動了大量的事情。在2、3年前我是這樣回答的,當時蒸汽機出現的時候所有人都在說蒸汽機出來了所有人都要下崗了,但實際上蒸汽機的出現是勞動重新分工,有一部分人不再需要像過去中國纖夫一樣拉船了,但有更多的人需要開船,也需要更多的人造船,有大量的AI會創(chuàng)造大量的工作崗位,在這上面我是非常樂觀的。
????我相信一些愚蠢人做決策的可能會下崗,但一些大量幫助城市聰明起來的人會增加大量的工作崗位。這就是誰下來了誰上去的問題,纖夫下去了但另外有更多人做蒸汽機出來了,賣蒸汽機、做蒸汽機、賣船的所有的行業(yè)都出來了,所以會誕生大量的新崗位。
????黃淵普:你們有人工智能學院,你建議學生報考和人工智能有關的學院嗎?
????吳志強:中國大學每一年800萬大學生,再加上中專、大專750萬,一年是1500萬人;中國一年出生的人1500萬,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下去,中國所有人都會受到比較良好的教育,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天的。所以總體上來說只要這樣下去,我是鼓勵更多的孩子學習和AI相關的內容的,今后AI會是巨大的產業(yè)鏈。智能社會將會來臨,智能社會包括了生產、包括了對生態(tài)的態(tài)度,包括了生活的方式,整個變化后這一代學生應該是準備好創(chuàng)造智能社會的人,所以是鼓勵的。
????黃淵普:剛剛吳院士講到了因為馬上學生要報考大學專業(yè)了,剛才兩位教授給到了自己的建議;但不管怎樣要大家思考未來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踏入大學的時候應該選擇什么樣的專業(yè),選擇學習什么。
????由于時間關系,很遺憾圓桌沒有辦法持續(xù)更長的時間,所以大家把掌聲送給臺上的三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