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2791
? ? 文字的產(chǎn)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在我國從某種程度上說書法是與文字相伴而生的,二者具有一種天然的血緣關系。書法這種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形式,數(shù)千年來歷久而不衰,承載了太多民族文化與個體精神訴求。對個體而言,書法要想達到一定高度,必然要經(jīng)歷艱辛與苦痛,但在此過程中亦可享受到愉悅和暢懷。書法水平的提高,除臨池不輟之外,還應注重兩方面的積累:一是讀萬卷書,以汲取前人之優(yōu)秀思想與才識,養(yǎng)浩然之氣;二是行萬里路,以求胸中有丘壑,得博大之象。
初識新義,就為他那溫良恭讓的儒雅之風所吸引,即引以為兄弟,遂常相聚把酒臨風、談書論道。隨著交往的增多,發(fā)現(xiàn)他于書法之道,仿佛一直生活在“古人的天空”下,他常說“古代經(jīng)典法書自然是書法學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與寶藏。”他的這種古典情節(jié),使他追求作品的古雅之風與書卷之氣,尤其鐘愛漢代碑刻與晉代王氏一門法帖。說起二王,筆者以為王羲之對書法的貢獻不僅僅是創(chuàng)作了“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更重要的是王羲之是中國書法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由于王羲之以及他所處時代的這種文字書法變革,使書法成為一門完善的藝術體系。也只有在王羲之所處的這個時代,書法才開始變得如此優(yōu)美。宗白華先生在其《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一文中提出“晉人的書法是這自由的精神人格最具體最適當?shù)乃囆g表現(xiàn)。這抽象的音樂似的藝術才能表達出晉人的空靈的玄學精神和個性主義的自我價值”。又說“晉人風神瀟灑,不滯于物,這優(yōu)美的自由的心靈找到了一種最適宜于表現(xiàn)他自己的藝術,這就是書法中的行草。行草藝術純系一片神機,無法而有法,全在下筆時點畫自如,一點一拂皆有情趣,從頭至尾,一氣呵成,如天馬行空,游行自在。又如庖丁之中肯綮,神行于虛。這種超妙的藝術,只有晉人蕭散超脫的心靈,才能心手相應,登峰造極”。
觀新義書作,可以看出他對王羲之及魏晉風度的理解與向往,這種魏晉風度不僅是一種雄強的筆勢而表現(xiàn)出的優(yōu)美體態(tài),更重要的還應當有曠達、放蕩不羈的情懷與精神氣質。魏晉士人都是非常狷介的,魏晉風度的精神內核也必然如此。韓玉濤先生在《王羲之〈喪亂帖〉考評》文中認為《喪亂帖》,字勢雄強,是真正的右軍風骨。且具慘淡之美,具有深邃的藝術情境和崇高的藝術價值。如果把王羲之的字寫得很優(yōu)美或者流美,那肯定不是真正的王羲之,他還有一種獨有的風骨?,F(xiàn)在學王羲之字的人把他的字寫得很美,筆畫中規(guī)中矩,說是中庸之美,但這只是王羲之的一面,他還應當有另一面,或粗頭亂服、或哀婉、或放蕩不羈、或慘淡……。總之,這些味道復雜而又完美的體現(xiàn)才是真的王羲之,這是必須要有的,這才是魏晉風骨所應當體現(xiàn)出來的東西。像沙孟海在《近三百年書學》一文中評梅調鼎時說:“初唐諸家,最得二王亂頭粗服的真趣,要算太宗的《溫泉銘》 ,梅字的路數(shù),和這一體很相近?!边@說明中庸之美并不是王羲之唯一的風格,他還有一種亂頭粗服之美,而真正體現(xiàn)魏晉風骨的就是這樣一些東西?,F(xiàn)代人難以從精神層面去追求王羲之,往往在字形上下大功夫,最終得到的多是平和雅正這樣一些東西。形式上的東西追求太多,而內涵上的精神面貌、氣質和那種痛苦掙扎以及對時代和人生的絕望等,卻是今人難以表現(xiàn)的。所以對王羲之的書法要從精神層面多了解,要從心靈深處來感悟。新義在學習王羲之的時候,盡可能把自身的精神思想沉浸到古人那個世界里,去體味、去追求、去感受,力求與先賢之精神盡可能地相通。趙孟頫在《定武蘭亭跋》中云:“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睙o數(shù)個夜晚,新義沉浸在臨習王氏一門的信札尺牘之中,以探究古人之筆法。
新義還崇尚漢碑之氣象雄闊,古樸典雅。他的隸書發(fā)蒙于《禮器碑》,清代大金石學家王澍《虛舟題跋》評此碑云:“隸法以漢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為奇絕,瘦勁如鐵,變化若龍,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庇终f,“唯《韓勑》(指《禮器碑》)無美不備,以為清超卻又遒勁,以為遒勁卻又肅括。自有分隸以來,莫有超妙如此碑者?!边@個碑在孔廟里邊,極力展現(xiàn)的是大漢那種雍容華貴的氣魄與魅力。觀新義隸書作品,蒼勁有力,用筆如刀砍斧鑿,寓險絕于平正之中,既雋秀又剛勁,既秀雅又肅穆,神采超然,有一種郁郁蔥蔥的廟堂之氣,確乎已得《禮器碑》之真髓。他還悉心研習《鮮于璜碑》,以求其隸書取法高古,險峻雄壯,厚重古拙。并在《封龍山頌》里化身立法,求得方正古健的磅礴雄強氣勢和粗獷俊朗的陽剛之美。宛如宋俞文豹《吹劍續(xù)錄》記載人言東坡詞曰“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zhí)鐵板,唱大江東去”。觀其隸書,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學習漢碑的同時,新義也注重借鑒一些漢簡與帛書筆意,如對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漢簡的研究,有意識地把簡牘帛書的字形結構和筆墨情趣及運用方法融入到隸書之中,以增加其厚重與古味,力追漢隸古雅氣厚的美學效果。
新義于書道濡染多年,一直把習書當做文人所必有的修養(yǎng),從不刻意作書,更不輕易展于人前,堅守一種超然的品格與情趣。新義書法上追秦漢、下習二王,兼取文徵明與董其昌二家,于率意中求渾穆、于凝重中得靈動,內蘊典雅,在中庸和平之際,展示了濃濃的書卷之氣、金石之味,流露出一股文人精神狷介之氣,魏晉風流于斯見矣?!奥仿湫捱h兮”,作為與之相處之摯友、兄弟及同道,唯期新義保持這份淡然與閑適,繼續(xù)徜徉在山陰道上,于明窗凈幾之下,尋得人生一樂。
臧新義,字涵之,號雨園、抱玉室主人、三王門下。中文學士、法律碩士。書法家,書法理論家。中國書法名家聯(lián)合會理事,中國民俗書畫院副院長,劉藝書法藝術研究會理事。出身于教育世家,幼承家學,從讀過私塾的祖父習書,楷書入手于唐顏魯公《勤禮碑》,后鐘情于漢代碑刻,遍臨漢隸名碑,多取《禮器碑》之古質典雅、《封龍山頌》之寬博爽駿以及《鮮于璜碑》之古拙厚重。行書以王羲之《圣教序》為基,縱情于晉行草書之風神俊逸、古韻悠長,尤得力于三王(王羲之、王獻之、王珣),并細心研習文徵明、董其昌諸家。早年曾獲河南省大學生書法三等獎,北京市大學生書法一等獎。受教益于劉藝、劉文華等先生。書風追求古雅典正、渾樸剛健、清新俊逸,書卷氣濃厚。作品多次在各種書法展覽中入展并獲獎,在國家級書法核心報刊發(fā)表有《魏晉書法生成論》、《酒與草書》、《書法審美構成的主客觀因素》、《道統(tǒng)與閑適》等多篇學術論文。多年侵潤古代典籍,傳統(tǒng)文化功底深厚,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座右銘,以詩酒茶為自娛,用堅定、敬畏的心對書法藝術進行著實踐和探索。
(孟云飛:教授、博士后、中國書法家家協(xié)會教育委員會委員)
臧新義作品:
臧新義 隸書《聽雨賞蕉》 96×52cm 紙本 2014年
釋文:“聽雨賞蕉”。懷素學書,種蕉代紙,雨余,墨汁淋漓,應是此種意境也,涵之書。
鈐印:長樂(白文)人生一樂(白文)臧新義印(朱文)心畫(白文)
臧新義 行書 宋 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句 紙本 100×50cm 2014年
釋文: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南宋陳與義詞句,甲午之春,涵之書于京。
鈐?。耗?朱文)臧新義印(朱文)心畫(白文)
臧新義 臨王羲之《二謝帖》 紙本 50×35cm 2014年
鈐?。宏笆?朱文)新義之璽(白文)
臧新義 行草書 李白《獨坐敬亭山》詩一首 紙本 45×45cm 2014年
釋文: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詩一首,甲午秋,涵之書。
鈐?。耗?朱文)臧新義印(朱文)心畫(白文)
臧新義 行草書 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詩一首 紙本 68×45cm 2014年
釋文: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潛《飲酒詩》,甲午秋日,涵之書于京。
鈐?。耗?朱文)臧新義印(朱文)
臧新義 隸書 “漁歌牧笛”五言對聯(lián) 紙本 136×34×2cm 2014年
釋文:漁歌移遠浦,牧笛弄斜陽。甲午秋月,涵之書于京華。
鈐?。洪L樂(白文)人生一樂(白文)臧氏(朱文)新義之璽(白文)
臧新義 行草書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一首 紙本 136×68cm 2014年
釋文: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甲午秋日涵之書于京華。
鈐?。耗?朱文)臧新義印(白文)